自去年下半年大型房企暴雷开始,行业流动性危机导致债务违约和项目交付问题蔓延。在此背景下,投资者和购房者的信心也前所 未有的脆弱。此时具备“权威”光环的评级机构结果自然引起广泛关注,那么权威机构的话就要奉为圭帛吗?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地产评级经历着第四次低谷,评级下调的预警作用不足的相关内容。
地产评级经历着第四次低谷
现如今的地产行业评级,正处于前所 未有的低谷。以E50企业为样本,目前能够达到投资级评级的企业不足三成,主要为国企、央企和个别民企,这与以往相比变化可能不大,但是同时三到四成企业评级进入C字头或以下或者在近一年内撤销评级,这确实是非常罕见的。具体而言,E50企业中,穆迪21%企业为投资级,其中仅龙湖一家民企;惠誉35%为投资级,其中仅龙湖、碧桂园两家民企;标普16%企业为投资级,其中仅龙湖一家民企。与此相对,穆迪43%的企业评级位于C字头或以下或者在近一年内撤销评级,惠誉和标普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35%和43%。
评级下调的预警作用不足
回顾2021年6月以来三大机构的评级调整,我们发现其呈现以下四大特点:(1)高频次调整:面向地产行业,穆迪、惠誉2021年6月以来的评级调整接近或达到200次。(2)下调为主流:在三大机构的评级调整动作中,评级下调和评级撤销占比在六到七成。(3)少数企业幸存:仅国企、央企、港资企业和个别民企能够维持评级,其他企业无一幸免被下调或者接连下调。(4)下调原因基本类似: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依据主要是认为企业销售下滑、再融资渠道收窄等因素使得企业流动性灵活性下降。(5)调整的前瞻性不足:比起我们所期待的良好的风险预警作用,我们发现三大机构评级调整的前瞻性并不好,它往往要在风险事件即将发生甚至发生之后才会作出反应。
三大评级机构的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可否认,但是在当前行业低谷期,尤其应该理性看待评级下调,不应该夸大评级下调的作用,低评级也并非意味着企业一定会破产。以上就是《地产评级经历着第四次低谷,评级下调的预警作用不足》的全部内容。想买大成都及周边新房,想了解更多楼盘优惠情况,想要免费接送看房,点击下方咨询热线,免费咨询成都购房,成都好房子网网致力于成都楼市。
其它文章推荐:
2022成都楼市新政频出,2022年成都购房政策大全来了
中信城开麓山上院周边配套如何,天府新区麓山上院最新房价